昨日,有媒體報道稱,國務院6月7日召開關于可再生能源的會議,中國將停止在建的煤化工項目和糧食乙醇燃料項目。報道引述一位政府官員表示,以神華的煤制油項目為例,耗資100多個億,但其生命周期卻遙遙無期。
有技術,不大規模發展,對于上述報道中提及的神華集團耗資100億元的煤直接液化項目(即煤變油),上述發改委官員表示,“這個肯定認賬”。而對未經國家批準違規在建的煤制油項目,國家將立即叫停。
據透露,7日國務院召開的關于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會議上傳遞的信息是:中國具有煤制油的技術,但“煤制油”不宜大規模發展。
“對發展‘煤制油’,國家的態度基本上一直是發展和掌握技術,而不是大力發展,至少目前不會大力發展。”該官員說。
這種說法在相關文件中得到證實。在2007年1月公布的《煤炭工業十一五規劃》中,國家提出“有序推進煤炭轉化示范工程建設,推進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設”,要求“十一五”期間,完成煤炭液化、煤制烯烴的工業化示范,為后十年產業化發展奠定基礎。
在2007年4月發布的中國《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》中提出,“十一五”的建設重點包括“石油替代工程”,將加快發展煤基、生物質基液體燃料和煤化工技術,統籌規劃,有序建設重點示范工程。為“十二五”及更長時期石油替代產業發展奠定基礎。
據介紹,在這些示范工程中,神華集團在鄂爾多斯生產的煤直接液化項目將于今年內投產,第一期可以生產108萬噸油當量。此外,還有兗礦集團和潞安集團的兩個項目,以及引進南非沙索合成燃料國際有限公司的成熟技術建設300萬噸/年的間接液化工廠,并完成商業化運行示范項目等。
國家態度逐漸謹慎,就在日前剛剛下發的《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》中,國家再次表示,將穩步發展替代能源,制訂發展替代能源中長期規劃,推進煤炭直接和間接液化、煤基醇醚和烯烴代油大型臺套示范工程和技術儲備。
“從這幾個規劃文件中可以看出,中國政府對‘煤制油’的態度,還是發展和掌握技術,沒有提出要大力發展。”昨日,一位煤制油企業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表示,中國對煤制油的態度是“推進技術儲備”,對可再生能源的態度則是“大力發展”,對比很鮮明。